5
分享
收藏

  

河合隼雄先生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,箱庭疗法命名者。在日本,他在临床心理学领域是无人不知的大家,在荣格心理学、箱庭疗法、心理治疗、临床心理学、临床教育学、日本文化论等领域都是领军人物。

1962年,河合隼雄先生获得荣格学派心理分析师(IAAP)资质。1965年,他将多拉·卡尔夫(Dora.M.Kalff)创立的沙盘游戏从瑞士带到日本。他认为日本文化中原有的盆景结构易于被日本人所接纳。于是,在日本,他巧妙地将沙盘游戏命名为“箱庭疗法”

 

河合先生运用临床心理的理念,开拓了一门新兴学科——“临床教育学”。临床治疗的基本模式是一位治疗师面对一名来访者,治疗师尤为注重眼前的个体。临床教育学的最大特征也是重视眼前的每一个个体。

 

日语的表达方式暧昧,有时让人难以理解说话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。河合先生提到,日本人在人际沟通中需要时刻关注对方传来的语言之外的信息。换言之,这也是日本民族独特的“察言观色的文化”

在河合先生晚年举办的个人演奏会上,他幽默地提醒听众,临床治疗的本质就是要倾听来访者的“弦外之音”,陪伴来访者共同品味其人生中的故事。

 

母性原理主导的日本社会的特征

在梳理和探讨日本教育问题时,河合隼雄先生运用比较文化的视点,提出了两个不同的原理,即父性原理母性原理,并且强调日本社会是母性原理主导的社会。

 

母性原理强调包容接纳,强调成员间的绝对平等,以整体操作为前提,认为个体属于整体范围。父性原理则强调个人成长,确立自我,对个体间的差异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。

 

父性原理主导的社会按成员的能力强弱进行排序。母性原理主导的社会则考虑整体运作,通常对成员进行同等排列,很少以成员能力为依据展开排序。

 

从人际关系方面来说,父性原理主导社会通过语言交流,重视契约关系。母性原理主导社会则重视非语言交流和情感上的整体连接,强调母子一体感(即整体感),强调整体责任。

 

在梳理和探讨日本教育问题时,河合隼雄先生运用比较文化的视点,提出了两个不同的原理,即父性原理母性原理,并且强调日本社会是母性原理主导的社会。

 

母性原理强调包容接纳,强调成员间的绝对平等,以整体操作为前提,认为个体属于整体范围。父性原理则强调个人成长,确立自我,对个体间的差异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。

 

父性原理主导的社会按成员的能力强弱进行排序。母性原理主导的社会则考虑整体运作,通常对成员进行同等排列,很少以成员能力为依据展开排序。

 

从人际关系方面来说,父性原理主导社会通过语言交流,重视契约关系。母性原理主导社会则重视非语言交流和情感上的整体连接,强调母子一体感(即整体感),强调整体责任。

 

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校园霸凌现象

河合先生基于母性社会主导的日本社会的特征,采用文化的视点诠释了校园霸凌现象。其强调校园霸凌现象是集体(团体)主义精神的日本文化的产物。

 

日本中小学教育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,强调个人是处于团队中的,容易出现“枪打出头鸟”的现象。根据本人留学日本的个人体验,日本的教育在理念上注重孩子的个性,但是事实上,日本学校教室内张贴的标语都是强调集体主义的。

 

基于上述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,校园中出现的霸凌现象,可以考虑是校园中的一种文化之病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:

 

1. 班级中强调整体,注重班级中的小团队。个人不敢出众,不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,会努力迎合对方。

 

2. 班级小团队中“场域”的压力,使个人必须时刻感受并读懂团队中的空气。

 

3. 如果强调“自我”,和团队中的别人不同,这样的“另类的”孩子就容易受到欺负。

 

解决办法:关注眼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

日本教育中存在的日本文化的模式是母性原理,强调集体主义,容易导致校园里出现孤立不合群的个体的现象,导致校园霸凌。如何克服这种文化之病呢?

 

1. 河合隼雄先生在《孩子的心事》一书中所开拓的新兴学科“临床教育学”的特征就是:注重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。

 

2.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处于“蚕蛹时期”,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处于封闭的状态,一声不吭,但是一旦情绪爆发,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,从而有可能导致暴力、霸凌的现象。

 

“蚕蛹”在硬壳中看似毫无动静。但是,事实上,他们内在经历了极大的转变,同时,他们也渴望得到外界的守望和保护。所以我们应当对青春期的孩子设置一定的“限制”,但同时也要认同他们的想法,等待他们“破茧成蝶”。

以上是河合隼雄先生的临床教育学思想的部分内容,他结合社会现状,对学校中存在的教育问题(比如,校园霸凌、孩子拒绝上学、缄默不语、偷窃等行为)进行了解读,并给出了可行的建议。

 

本公开讲座“河合隼雄先生的心理分析与临床教育学思想”

穆旭明博士与大家详细介绍河合隼雄先生及其相关思想!

 

讲座大纲

1 河合隼雄先生的荣格心理分析师之路

2 箱庭疗法:“场域”中的智慧

3 心理咨询与意象 (image)

4 心理咨询师的素养与自我成长

5 《孩子的心事》与临床教育学

6 母性原理主导的日本社会的特征

7 比较文化视点下诠释“校园霸凌”现象

8 关注眼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

评论(0)
你还没有登录,请先登录注册
  • 还没有人评论,欢迎说说您的想法!